美联储加息在即,中国央行将如何跟进?

如果美联储落实加息,中国公开市场利率将大概率上调。但今年央行对基准利率加息的概率不大。

 

  • 果美联储落实加息,中国公开市场利率将大概率上调

  • 本次上调幅度可能不低于10个基点,全年将有3次上调

  • 央行今年直接对基准利率加息的概率不大,因紧缩信号过于强烈

 

阅读全文

若需查看全部内容,请简单填写以下信息,您将浏览由CEIC分析师撰写的本篇文章,其中包含详细数据、图表以及分析。

 

  • 如果美联储落实加息,中国公开市场利率将大概率上调

  • 本次上调幅度可能不低于10个基点,全年将有3次上调

  • 央行今年直接对基准利率加息的概率不大,因紧缩信号过于强烈

 

 

本周三(3月21日),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。据Fed Watch数据显示,3月美联储加息的概率高达91.6%。在市场几乎一致预期加息的背景下,中国央行是否会有跟进行动呢?

 

 

我们认为,如果美联储落实加息,中国公开市场利率将大概率上调。首先,国内经济运行情况良好,1-2月消费、投资和工业产出同比或环比增速有所加快,2月消费通胀水平加速上行至2.9%,为上调市场利率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 

 

其次,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持续收窄,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处于汇改以来的高位。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后,将进一步收窄中美两国国债利差,并对人民币汇率稳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。故需要中美货币政策协调以维持国债利差和人民币汇率稳定。

 
 

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公开市场利率上调,但分歧主要在于上调幅度和节奏。我们判断本次上调幅度可能不低于10个基点,全年将有3次上调。考虑到下半年“保增长”的压力较大,整体节奏将前快后慢(上半年2次、下半年1次),与去年持平。

 

 

当前,中美国债利差收窄至100个基点,重新回到了2017年1-2月的水平。回顾去年同期,央行先后两次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各10个基点。而当前时机则更为成熟:年初至今全球经济延续同步复苏的趋势。在利率正常化轨道上,主要国家央行货币政策同步性显著加强。对中国央行而言,在公开市场不低于10个基点的“加息”,不仅顺应全球利率正常化大势,也符合我国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和金融去杠杆的总基调,有效对冲资本外流风险。

 

 

 

另一方面,美国近期就业和薪资增速超出预期,有力抬升了通胀预期。今年加息次数或将达4次,这加剧了美国国债利率的上行风险。相对而言,2018年一季度《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》显示,我国居民通胀预期并不高,仅26.4%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将“上升”,这和央行近期判断“通胀水平可能存在小幅上升压力”形成鲜明对比。故央行有必要保持合理的“加息”幅度,以维持中美两国利差稳定并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合理通胀预期。

 

那么,中国基准利率会如何变化?我们判断,今年央行对基准利率加息的概率不大。因为直接对基准利率加息的紧缩信号过于强烈,而且目前经济和通胀并不处于过热状态,整体金融环境偏紧。

 

从通胀来看,有上行压力但压力不大。CPI的主要驱动力来自食品价格回暖和核心CPI大幅上行,年内CPI中枢将稳步上升,但料不超过3%。相比之下,自去年PPI恢复性上涨后,今年PPI的翘尾因素逐渐消失,同时财政清理整顿或带来基建和工业投资需求弱化,全年PPI中枢将低于去年。CPI和PPI的分化显著收窄,二者的加权平均——GDP平减指数有望保持稳定状态。

 

 

从金融环境来看,整体处于“紧金融”状态。社会融资和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持续下探。M2增速已低于名义GDP增速,显示货币供应偏紧。另一方面,在去年3次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后,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已显著上扬,显示公开市场利率的边际上行已传导至实体经济。故年内暂无上调基准利率的必要。

 

 

 

 

综合而言,2018年整体货币基调将延续稳健中性,即中国央行仍通过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来应对美联储加息,通过定向降准支持特定部门的发展,以保持国内经济韧性。

 

本文作者:宏观分析师 周苏扬

 

感谢您阅读本篇分析。

 

本篇分析中的数据引用自: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。 点击下方按钮,申请免费试用CEIC数据库了解中国宏观经济数据、行业数据与CEIC研究团队发布的更多专业分析,以及关于CEIC数据库的相关精彩内容。或选择邮件订阅,了解更多。

 

免费申请数据库试用邮件订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