贸易摩擦进入多事之秋,关税壁垒会是贸易战序曲吗?

特朗普的钢铝关税只是政治筹码,主要目的在于中期选举。全面贸易战可能性微乎其微,但我国需谨防301调查下更大范围的贸易壁垒。

 

  • 美国钢铝关税将影响经济和就业,并激发主要贸易伙伴采取报复行动

  • 关税壁垒只是政治筹码,全面贸易战可能性微乎其微

  • 关税对华直接影响有限,但需谨防301调查下更大范围的贸易壁垒

 

阅读全文

若需查看全部内容,请简单填写以下信息,您将浏览由CEIC分析师撰写的本篇文章,其中包含详细数据、图表以及分析。

 

  • 美国钢铝关税将影响经济和就业,并激发主要贸易伙伴采取报复行动

  • 关税壁垒只是政治筹码,全面贸易战可能性微乎其微

  • 关税对华直接影响有限,但需谨防301调查下更大范围的贸易壁垒

 

 

3月1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依据《贸易拓展法》第232条例,以“威胁国家安全”的名义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%和10%的关税,以保护国内钢铝产业竞争力。消息一出,欧盟、加拿大、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第一时间做出强烈回应。2017年,上述三方是美国钢铝产品最大的进口来源地。加征关税将影响三地逾220亿美元钢铝制品出口。

 

 

2017年,美国国内市场消费了1亿吨钢铁和1100万吨铝,其中进口量分别为3600万吨和630万吨,进口依赖度高达36%和57%。相对低廉的海外钢铝制品削弱了美国本土生产商的竞争力,影响了部分就业岗位。这也是特朗普选择采取贸易保护手段的直接原因。

 

然而,新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。虽然钢铁和铝制品进口仅占2017年美国货物总进口额的2% (460亿美元),但因其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,故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嫌。

 

首先,新关税将大幅抬升美国汽车制造、食品饮料包装和基建等行业的成本,不仅导致更快速的通胀、更鹰派的货币政策取向,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。

 

比如,据美国易拉罐生产协会测算,马口铁占易拉罐生产成本的60%。区区5%的关税就会使每年成本端激增10亿美元。而考虑到行业内部极其微薄的利润率,厂商不得不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。

 

在就业影响方面,据美国劳工部统计,截至2017年底,下游钢铁消费行业雇工数超过500万人。其中,仅汽车制造、批发、零售和维修保养的劳工数目高达423.7万人。而上游钢铁行业雇工数仅为14.4万人。换言之,每1名钢铁工人从关税中受益,就有超过29个汽车行业工人的利益蒙受损失。铝制品消费行业就业同样将受到关税的冲击,年产值718亿美元的饮料与易拉罐生产行业首当其冲,近83000个岗位将受到影响。

 

 

在国际贸易领域,贸易反击极有可能接踵而至。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(PIIE)测算,如果主要贸易伙伴对美国钢铝制品出口进行同等规模的报复,将导致142亿美元的损失。其中,来自加拿大、欧盟、韩国和墨西哥反击带来的损失将占到56%。

 
 

 

钢铝关税对中国的影响

那么,美方这一最新的贸易保护举措对中国影响几何呢?整体看,加征关税对中国影响有限。2017年,中国对美国钢铁和铝制品出口金额合计为39亿美元,仅占对美出口总额(4297.5亿美元)的0.91%。而对美出口的大头是机电产品,该项金额高达1985.5亿美元,占对美出口总额的46.2%

 

 

细分而言,关税对中国铝制品行业的冲击远大于钢铁。截至2017年底,中国铝出口占美国铝进口量的10.8%,对美国的出口依赖度达16%。相比之下,中国钢铁出口仅占美国进口量的3.3%,对美国的出口依赖度仅为1.6%。

 

 

此外,对钢铝加征关税更多只是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。正如特朗普所言,“在达成新的平等自由贸易协议前,不会撤销对钢铝的关税”。特朗普这一做法早有先例:2002年3月,小布什总统对美国钢铁进口加征防卫性关税,目的是让国会通过“美国贸易促进授权法(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, TPA)”。作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总统,当然会借鉴前任手段玩转政治筹码,但绝不会不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。

 

不过,这并不代表中国可以高枕无忧。从年初至今,特朗普政府频频在关税问题上发难,先后对太阳能面板(针对中国)、洗衣机(针对韩国)、钢铁和铝制品(无差别征收)加征关税。市场反应犹如惊弓之鸟,也暗示了市场并未充分计入贸易冲突乃至贸易战爆发的可能性。笔者认为,上述关税加征只是前奏。伴随今年中期选举的临近,政绩和竞选口号兑现的压力或使特朗普政府更显鹰派,出台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以谋求短期收益。

 

对我国而言,今年尤其需小心谨慎处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。因为竞选时多次威胁要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衡的特朗普,上任后却并未实现降低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承诺。

 

2017年,中国对美出口4298亿美元,年增长11.5%;从美国进口1539亿美元,增长14.5%。对美贸易顺差高达2758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10%,创历史新高。特朗普也因此被外媒诟病为“对华嘴上强硬,行动软弱”的总统。在这一背景下,特朗普先选取太阳能面板和洗衣机“小试牛刀”,接着对钢铁和铝制品下手,“杀鸡儆猴”做给中国看,以向世人证明自己言必行、行必果。

 

 

事实上,中美在政治和经贸领域的角力已趋于白热化。政治上,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上的竞争对手;经济上,特朗普政府单边暂停了与中国的全面经济对话机制,并持续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。贸易上,延续前任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、指责中国知识产权问题、对中国商品发起“双反”调查,加深了双边贸易摩擦。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2016年底,美国发起的292起反倾销案调查中,有102件(35%)针对中国。同期发起的82起报复性关税案调查中,有37件(45%)针对中国。

 

 

贸易战幽影迫近?

那么,在可预见的未来,中美会否爆发全面的贸易战呢?笔者认为,这一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
 

首先,特朗普竞选时宣称要对中国进口商品“加征45%的关税”,其论据主要基于人民币汇率操纵。但这一指责缺乏依据: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充分市场化,去年发布的美国财政部汇率政策报告结论也否认了中国操纵汇率。故发动贸易战的依据并不成立。

 

其次,长期而言,全面贸易战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不言而喻。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(PIIE)预测,在全面贸易战下,2019年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,私营企业部门损失480万个岗位,失业率将攀升至8.4%。高速驱动和齿轮制造、建筑机械制造和金属开采业等行业将遭受重创。

 

再次,美国不得不顾虑中国采取的报复行动,包括限制或禁止进口波音飞机和重要农产品(如大豆)、减少购买或大举抛售美国国债等。加之国会两党与联邦最高法院对总统权力的钳制,进一步降低了全面贸易战发生的可能性。

 

但需要指出的是,有限规模贸易战的可能性犹存,特别是在鸽派代表人物柯恩辞职、对华强硬的纳瓦罗或得以重用之际。对此我国必须严加戒备。

 

特朗普曾于去年8月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(USTR) 动用301条款,审查中国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行为,预计将很快公布结果。如果结论不利于我国,将可能使中国出口商品面临更多和更大范围的关税壁垒。

 

审视我国的贸易结构,对美国靓丽出口数据的背后,暗藏着一定程度的脆弱性。就两国对彼此的贸易依赖而言, 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金额占总出口的19%,而美国对中国出口金额仅占其总出口的8.4%。换言之,中国暴露给美国的外贸风险头寸占到总出口的近1/5,如果两国爆发更激烈的贸易摩擦,中国受到的伤害较美国大得多。这似乎印证了特朗普近期的推文:“如果美国与某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逆差高达1000亿美元,对方获利多多,只要不再与这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,美国就大赚了,这相当简单!”

 

 

除了关税壁垒,特朗普政府还可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,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发展业务或收购。最近一系列中资收购案折戟清晰表明,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(CFIUS)的干预之手愈加有形。

 

因此,对中国而言,稳妥处理中美两国经贸关系、落实特朗普访华期间签署的2535亿美元意向性协议、与美方沟通国内新的改革开放举措以避免误判,实属上策。而这些议题,很有可能就是不久前鹤访美之行的重点所在。

本文作者:宏观分析师 周苏扬

 

感谢您阅读本篇分析。

 

本篇分析中的数据引用自: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。 点击下方按钮,申请免费试用CEIC数据库了解中国宏观经济数据、行业数据与CEIC研究团队发布的更多专业分析,以及关于CEIC数据库的相关精彩内容。或选择邮件订阅,了解更多。

 

免费申请数据库试用邮件订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