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市新观察

 

房地产调整已届满一周年,地产调控的“紧箍咒”仍在,三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在7月见顶后终于迎来拐点。另一方面,新的“限售”调控横空出世,令本轮楼市调整更趋缓慢、温和,这有别于以往严厉调控下楼市的急冻。

 

 

阅读全文

若需查看全部内容,请简单填写以下信息,您将浏览由CEIC分析师撰写的本篇文章,其中包含详细数据、图表以及分析。

 

通过提供以上信息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联系您。点击这里了解更多信息。

 

导读

 

在此前的房地产专题报告中,笔者提出此轮房地产下行周期肇始于2016年11月,其标志是各地限购政策密集出台,一二线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同比涨幅开始逐月回落。而今,房地产调整已届满一周年,地产调控的“紧箍咒”仍在,三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在7月见顶后终于迎来拐点。另一方面,新的“限售”调控横空出世,抑制了不少短期投机活动,也降低了二手房供应,令本轮楼市调整更趋缓慢、温和,这有别于以往严厉调控下楼市的急冻。

 

目前,包括扩大住房有效供给、发展租赁市场在内的长效调控思路已被践行,但整体方案仍在制定中。前期各地的调控措施不仅稳定住了房价,也为长效机制的全面出台争取到时间。从长远看,楼市“软着陆”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能否在居民税收、政府财政和金融等领域形成默契的顶层设计,能否扩大有效供给、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,能否按照一线城市各自定位进行成功的产业转移,以及能否建立起广泛的租房制度和文化。只有解决了这些痛点,房地产才能真正回归其居住属性,而不至于陷入急冷急热的恶性循环中。

 

 

热点城市房价涨幅继续回落

 

 

截至2017年9月,统计局监测的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仍处于温和冷却的状态。从同比看,所有城市房价涨幅继续回落。其中,一线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(下同)回落3.53个百分点,热点二线城市回落5.18个百分点。故和去年同期相比,热点二线城市地产市场的冷却速度较一线城市更快。

 

从环比看,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无一上涨。其中,一线城市商品住宅价格(下同)较8月份回落0.2个百分点,热点二线城市回落0.17个百分点。故9月份15个热点城市房价均较上月出现微跌。

 

 

三线城市房价迎来拐点

 

 

去年底以来,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回落,三线城市接棒,支撑着全国楼市的基本面。不过,三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动能正逐渐减弱。同比而言,其涨幅在2017年7月触顶(+9.0%)后,已连续回落两个月。9月同比上涨8.0%,较8月回落0.9个百分点。但要注意的是,截至2017年9月,无论是三线楼价还是一二线楼价,较去年同期仍有不同程度的上涨。

 

环比而言,在全国70个监测城市中,除一线楼价较上月有所下跌外(-0.2%),二三线城市楼价分别较上月微涨0.18%和0.24%。这意味着70城中大多数城市商品住宅仍处于涨价通道

 

 

换个指标观察更直观。统计所有70个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个数,截至2017年9月,有67个城市同比价格上涨,44个城市环比价格上涨。尽管从趋势上看,房地产市场自2016年11月便进入调整通道;但各线城市房价的回调速度较以往更缓和,价格出现实质性下跌的城市个数并未激增。在去年四季度房地产调控收紧、房贷下降的背景下,是什么原因使楼市的热度得以延续至今呢?

 

 

 

 

房价驱动力一:限售

 

 

首先,在传统限购、限贷的基础上,今年新的调控政策---限售横空出世。限售是指限制新购商品房在一定期限内再度出售。自2017年3月厦门首度限售以来,截至9月底,全国已有超过40个城市出台楼市限售政策,限售期限为2-5年不等,借此“冻住”短期内售房获利的投机行为。和限购首发于一线城市不同,限售始于二线城市(厦门),并以燎原之势席卷其他二三线城市。这种“堵后门”的做法在短期内减少了这些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,使部分购房需求迁移至新房市场,托住了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。同时也应注意到,约1/3的限售城市并没有限购(见下表),也就是说作为“前门”的需求端并未被抑制,刚性需求的资金仍可进入当地楼市,这也进一步支撑了新房价格。

 

 

房价驱动力二:短期贷加杠杆

 

 

其次,在中长期房贷收紧的情况下,居民借道短期消费贷进一步加杠杆买房。2017年1-9月,短期消费贷款激增1.49万亿人民币,较2016全年(8310亿)飙涨80%。一般而言,短期贷款主要针对包括汽车在内的大件商品消费;然而今年以来汽车销量增速平平,让人怀疑短期消费贷的资金用途。实际上,这一贷款的骤增归因于大量出现的首付贷。不少购房人以办理短期消费贷和经营性贷款的名义获得资金,用作购房首付。这很好解释了各线城市房价为何依旧坚挺。

 

 

好在这一行为被监管当局及时排查和遏止。但家庭部门加杠杆速度之快令人担忧。2009年以后,家庭部门负债率显著增加。近期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对此现象表达了关切,提出家庭杠杆增长过程中要注意质量,谨防资产价格剧烈调整的“明斯基时刻”。

 

 

 

中央已多次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,故楼市如何实现“软着陆”考验着政府智慧。从2016年四季度至今,各地政府已通过限购、限贷乃至限售等行政手段暂时稳住了房价。但长远而言,调和房价大起大落的属性、稳定住楼市预期更重要。这也呼唤楼市长效调控机制的出炉。

 

楼市长效调控进行时

 

 

1. 扩大有效供给

在中央明确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”这一根本定位下,今年以来多个热点城市加快了供地节奏。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(搜房)统计,截至今年10月22日,一线城市供地389宗,总面积1943万平米。其中住宅供地168宗,总面积948.4万平米,较2016年全年的117宗和598.6万平米均有大幅增加。

 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深圳由于可供土地面积较少且产业发展意愿较强,其供地主要偏向商业、工业和民生设施,宅地供应严重不足。到目前为止,深圳商业住宅用地还是零供应。但当地曾在10月上旬推出一块只租不售的纯住宅用地,以支持无房的工作人士居住和人才安置。根据深圳今年的宅地供应计划,2017年最后两个月有望加推居住用地。

 

 

相对一线而言,11座热点二线城市供地分化更加明显。截至10月22日,南京、杭州、福州和成都的宅地供应面积已超过2016全年。而根据前10个月的供地节奏,天津、合肥、厦门、济南今年的宅地供应面积很可能无法超过去年。而这些城市恰恰是前期房价涨幅较快的城市。可见,部分热点城市仍存在结构性供不应求情况,其房价上涨的动能依然强劲。

 

 

2. 发展租赁市场

另一大长效调控方向是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。今年7月,住建部等部委选取广州、深圳等12个城市作为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城市,明确租购同权。其后,官方又选取北京、上海等13个城市试点集体用地建设租赁住房,正式开启租房时代。

 

 

 

以一线城市为例,上海适时发布了住房“十三五”规划,明确未来五年新增供应各类住房170万套,其中,商品住房约45万套,租赁住房约70万套,各类保障性住房约55万套。北京、深圳等地亦推出多宗“只租不售”宅地,要求开发商在出让年限内整体持有并持续出租运营。

 

可以预见,在房价高企的一二线都市,鼓励住房租赁消费将成为新常态,涉及租房的法律、金融和税收等机制也将不断完善。待大量租赁物业和配套机制建立起来后,国人“租不如买”的心态有望得到扭转。

 

3. 调整城市空间布局

目前,中国已转向以发展城市群为基础的城镇化新模式。这亦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,即调整城市空间布局,将巨型城市周边有一体化特征的卫星城串联起来,形成1-1.5小时的大都市通勤圈,达到疏散人口、缓解房价畸高的目的。故无论是剥离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雄安新区,还是粤港澳大湾区,亦或是上海大都市圈,战略思维一致,都属于发展特大城市周边的“珍珠项链”

 

 

 

结语

 

 

到目前为止,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方案仍在紧锣密鼓地制定,尚未出台。在前期各地的调控政策下,目前楼市已趋于稳定,这为长效机制的全面出台争取到时间。从长远看,楼市“软着陆”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能否在居民税收、政府财政和金融等领域形成默契的顶层设计,能否扩大有效供给、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,能否按照一线城市各自定位进行成功的产业转移,以及能否建立起广泛的租房制度和文化。只有解决了这些痛点,房地产才能真正回归其居住属性,而不至于陷入急冷急热的恶性循环中。

 

 

附录:城市名单

根据统计局口径,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分别为:

一线城市:北京,上海,广州,深圳

热点二线城市:天津,南京,无锡,杭州,合肥,福州,厦门,济南,郑州,武汉,成都

 

70个大中城市分别为

一线城市:北京,上海,广州,深圳(4)

二线城市:天津,石家庄,太原,呼和浩特,沈阳,大连,长春,哈尔滨,南京,无锡,杭州,宁波,合肥,福州,厦门,南昌,济南,青岛,郑州,武汉,长沙,南宁,海口,重庆,成都,贵阳,昆明,西安,兰州,西宁,银川,乌鲁木齐(32)

三线城市:唐山,秦皇岛,包头,丹东,锦州,吉林,牡丹江,扬州,徐州,温州,金华,蚌埠,安庆,泉州,九江,赣州,烟台,济宁,洛阳,平顶山,宜昌,襄阳,岳阳,常德,惠州,湛江,韶关,桂林,北海,三亚,泸州,南充,遵义,大理(34)

 

 

本文作者:CEIC分析师 周苏扬

 

 

感谢您阅读本篇分析。

 

本篇分析中的数据引用自: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。选择邮件订阅,了解CEIC研究团队发布的更多专业分析与数据,以及CEIC数据库的相关精彩内容。

 

了解更多信息邮件订阅